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 s如c生深度塑支何重解读态A付未来

s如c生深度塑支何重解读态A付未来

2025-09-25 18:29:44 [更新] 来源:加密智库

9月7日那场AMA,说实话让我眼前一亮。Zebec创始人Sam不像其他项目方那样夸夸其谈,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数据,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支付革命蓝图。作为长期关注区块链支付的业内人士,我想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这次AMA的精华。

Nautilus Chain:不只是支付基础设施

当主持人问到Nautilus如何为Zebec生态创造价值时,Sam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他打了个比方:"传统支付就像是用老式拨号上网,而我们正在建设的是5G时代的支付高速公路。"

我特别认同Sam提到的垂直深耕策略。Zebec没有像其他项目那样贪大求全,而是先聚焦薪资支付这个细分领域。想想看,全球有超过20亿劳动者,哪怕只服务其中1%,都是个惊人的市场。更妙的是,他们通过Zebec Card把加密支付带到了线下消费场景,这让我想起了2010年支付宝刚开始做线下支付时的场景。

普惠金融:让非洲成为下一个增长极

谈到非洲战略时,Sam展现出了难得的洞察力。他分享了一个震撼的数据: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超过60%的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这不禁让我想起2008年在肯尼亚见到的场景——小商贩们用M-Pesa完成转账,完全跳过了传统银行。

"我们不是在和银行抢客户,而是在为银行服务不到的群体创造机会。"Sam这句话道出了Zebec的本质。我观察到,他们选择非洲、东南亚这些"金融沙漠"作为突破口,恰恰避开了与Visa、PayPal等巨头的正面竞争,在蓝海市场建立根据地。

支付赛道的"新旧之争"

谈到XRP等老牌支付项目时,Sam的批评相当犀利。他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就像造车新势力嘲笑传统车企还在生产燃油车一样,我们的技术架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深有同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古典"支付链的日活用户数甚至不如一个中等规模的DeFi协议。而Zebec已经处理了50亿美元的薪资支付,这个数字还在以每月20%的速度增长。正如Sam所说,社区现在更看重实际数据,而不是天花乱坠的白皮书。

通证经济:ZBC与NAUT的双轨制

关于大家最关心的通证问题,Sam的解释解开了我的疑惑。ZBC就像美元现钞,而NAUT则是数字美元,本质上是同一种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销毁机制。Sam透露,随着生态扩张,ZBC的通缩压力会越来越大。这让我想起了BNB的季度销毁——当通证真正产生实用价值时,供需关系自然会推高价格。不过他们也吸取了以太坊gas费过高的教训,通过双重燃料机制确保用户体验。

未来展望:支付领域的"安卓系统"

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最让我兴奋。Sam把Zebec比作"稳定币世界的安卓系统",这个比喻太精准了。目前生态已经有3万用户,但相比Visa的30亿用户,还有10000倍的成长空间。

我特别看好他们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先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用户基础,等规模上来后再进军发达国家市场。这让我想起了TikTok的发展轨迹——从新兴市场崛起,最终颠覆整个社交格局。

作为业内人士,我很少对某个项目如此乐观。但Zebec展现出的务实作风、清晰路径和惊人增速,确实让人看到了改变支付格局的可能。正如Sam最后说的:"我们不是在建造又一条区块链,而是在重塑全球金融基础设施。"这句话,我信。

(责任编辑:市场)

推荐文章
  • 市场脉搏 | LDO与XLM的最新技术形态解读

    市场脉搏 | LDO与XLM的最新技术形态解读 最近LDO的走势相当有意思,这支币种在突破上升通道后,在1.62-1.63美元这个位置连续两天都像撞了天花板似的,怎么也上不去。说实话,这种走势让我想起上周在咖啡馆遇到的一个老交易员朋友说的:"价格反复测试一个位置,要么突破,要么回调"。从成交量来看,这次突破确实有诚意,但无奈上方压力太大。我建议想要布局的朋友不妨耐心等待回踩1.4-1.44美元支撑带的机会,这个地方就像是个打折区,性价比不错。目... ...[详细]
  • MPT该退休了?我们找到了更高效的智能合约存储方案

    MPT该退休了?我们找到了更高效的智能合约存储方案 作为一直深耕公链设计的区块链开发者,最近我们团队在搭建一条全新的公链时,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条公链不仅要实现创新的"有用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还要兼容以太坊智能合约系统。说实话,当我们把Python虚拟机整合进公链并意外实现RPC兼容时,还挺有成就感的。性能瓶颈的发现记得那天下午,我们在AWS服务器上跑MPT基准测试的场景。原本只是想确认下性能指标,结果测试结果让整个团队都傻眼了 - 插入... ...[详细]
  • MATIC价格回落,是危机还是转机?

    MATIC价格回落,是危机还是转机? 最近MATIC的表现真是让人捏把汗啊!价格从0.58美元的高位一路下滑,现在已经跌到了0.54美元附近。不过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倒觉得这可能是个不错的入场机会。关键点位争夺战说实话,0.58美元这个位置都快成MATIC的"心魔"了。我记得9月份以来,这个价位就像一堵无形的墙,MATIC每次冲刺到这里都会无功而返。10月初那次特别可惜,眼看着就要突破0.6美元的心理关口了,结果又被... ...[详细]
  • 比特币3万美元攻坚战:一场心理与资金的博弈

    比特币3万美元攻坚战:一场心理与资金的博弈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数字货币市场的分析师,我发现3万美元这个关口对于比特币来说就像一道心理防线,既是拦路虎也是催化剂。每当价格接近这个位置,市场情绪就会变得异常敏感。最近突破29000美元后,多头似乎又找回了信心,但3万美元这个坎真的那么容易跨过吗?3万美元的魔力与阻力从历史数据来看,3万美元这个数字对投资者来说似乎有种特殊的魔力。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很多机构投资者就是在这个价位附近密集建仓。Micro... ...[详细]
  • BNB Chain新利器:一文看懂opBNB的超强性能

    BNB Chain新利器:一文看懂opBNB的超强性能 最近BNB Chain社区可谓喜讯连连,他们重磅推出的opBNB网络让整个加密圈都振奋不已。作为一个长期关注Layer2发展的老韭菜,我必须说这次BNB Chain确实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opBNB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opBNB就像是给BNB智能链装上了涡轮增压引擎。我们都知道主链拥堵时的痛苦——交易费高得离谱,等待时间长得让人抓狂。opBNB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把大量交易处理任务... ...[详细]
  • 疯狂预测:狗狗币真能暴涨270倍?这位分析师给出了惊人答案

    疯狂预测:狗狗币真能暴涨270倍?这位分析师给出了惊人答案 最近加密货币圈子里又掀起了一阵狂热的讨论,主角还是那个曾经让人又爱又恨的狗狗币(DOGE)。一位名叫AMINSHEYBANI的分析师在TradingView上放出的预测图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他居然认为这个玩笑起家的"狗币"有可能突破16美元大关!要知道现在DOGE的价格还在0.06美元左右徘徊,这意味着他预测了超过27,000%的惊人涨幅。疯狂的预测数字背后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预测时,差点没... ...[详细]
  • 比特币生态迎来巨变:Taproot Assets如何重塑数字资产版图?

    比特币生态迎来巨变:Taproot Assets如何重塑数字资产版图? 作者:Haotian | 来源:推特@tmel0211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比特币生态最近的一个重磅炸弹 - Taproot Assets主网alpha版本的发布。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比特币的"智能合约"时代真的要来了?这不,闪电网络实验室这次放了个大招,允许在比特币主网上发行稳定币和其他资产了。Taproot Assets到底是怎么玩的?记得之前写过BitVM的文章,提到过比特币其... ...[详细]
  • 稳定币:数字金融领域的定海神针

    稳定币:数字金融领域的定海神针 要说这几年加密货币圈最令人惊喜的创新,稳定币绝对能排进前三。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我亲眼见证了稳定币如何从一个小众概念成长为连接传统金融和区块链世界的桥梁。这玩意儿太有意思了,简直就是给过山车般的加密货币市场装了个稳定器!为什么我们需要稳定币?记得2017年那会儿,比特币一天能涨跌20%,我有个朋友刚用比特币付完咖啡钱,还没喝完咖啡就发现"赚"了一顿饭钱。听起来很刺激是吧?但作为支... ...[详细]
  • 洪伟谈币:清晨这波空单操作,简直不要太爽!

    洪伟谈币:清晨这波空单操作,简直不要太爽! 朋友们,今早我又见证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交易操作!说实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加密货币市场里,能碰上靠谱的分析师真的太重要了。你们知道吗?就在今天凌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洪伟老师就在微博上明确指出:"BTC在34200这个位置可以考虑空单进场"。我当时看到这个策略就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这个价格区域确实是个关键的阻力位。结果呢?市场完全按照预期在走!不到两小时,价格就一路下滑到33774的止盈点。这种... ...[详细]
  • 福币(FUB)的星辰大海:一位老投资人对Web3.0新世界的观察

    福币(FUB)的星辰大海:一位老投资人对Web3.0新世界的观察 最近在圈内引起热议的福币(FUB)项目,让我这个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投资人眼前一亮。说实话,在现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加密市场里,能遇到一个既注重资产安全又着眼长远发展的项目实在难得。FUB团队让我欣赏的是他们"稳中求进"的投资哲学。他们不像其他项目那样一味追求短期暴利,而是选择在全球范围内物色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的Web3.0和元宇宙企业进行投资。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时期,真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