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挖掘 >>正文
在吃大掉整界的统一个行以太业坊正链世区块
挖掘491人已围观
简介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感叹: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前几天和EY的区块链负责人喝咖啡时,他的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所有的区块链最终都会成为以太坊的二层网络。"这让我想起了互联网早期的发展历程——那时候谁能想到TCP/IP会成为今天全球通用的协议呢?历史的轮回:从互联网到区块链记得我刚入行时,前辈们总爱讲一个故事: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拥有ARPANET、IBM的SNA、施乐... ...
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感叹: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前几天和EY的区块链负责人喝咖啡时,他的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所有的区块链最终都会成为以太坊的二层网络。"这让我想起了互联网早期的发展历程——那时候谁能想到TCP/IP会成为今天全球通用的协议呢?
历史的轮回:从互联网到区块链
记得我刚入行时,前辈们总爱讲一个故事: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拥有ARPANET、IBM的SNA、施乐的IDP等五花八门的网络协议。那时候每个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小王国",彼此之间就像讲着不同语言的部落,根本无法交流。直到TCP/IP的出现,才把这些"方言"统一成了一种"世界语"。
现在看着CELO社区决定迁移到以太坊二层网络的消息,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车轮在区块链领域重蹈覆辙。就像当年的TCP/IP一样,以太坊正在从一个"连接工具"逐步蜕变为行业标准。那些曾经号称要"杀死以太坊"的公链项目,现在要么转型做以太坊的扩容方案,要么就在苦苦挣扎。
专业化与通用化的博弈
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在我参与EY的OpsChain项目时,就深刻体会到不同行业对区块链的需求千差万别。比如我们有个制造业客户,每天要处理50万个唯一序列号产品的流转,算下来就是200万次NFT交易。对他们来说,隐私性和吞吐量就是生命线。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发了Nightfall这个二层网络。你看,就像高速公路要有快车道和慢车道一样,区块链世界也需要各种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以太坊的"万能胶"作用
但问题来了:这些专业网络之间怎么互通?这就是以太坊最妙的地方。就像国际贸易需要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一样,以太坊正在成为区块链世界的"结算层"。想象一下:一个制造业NFT从专业网络流向金融网络换取支付,整个过程在以太坊上留下不可篡改的记录——这种流畅度比现在的商业系统先进多了。
不过这种统一也有代价。就像VoIP电话虽然质量不如传统电话,但靠着通用性一统天下一样,以太坊的标准化可能会让一些专业功能失去用武之地。我曾经见过一个专门为供应链设计的区块链,它的某些功能简直是为制造业量身定做的,可惜在追求互操作性的浪潮中,这些特色功能慢慢被边缘化了。
说到底,这就是技术发展的残酷规律:通用性往往胜过专业性,哪怕这意味着要牺牲一些特色功能。看着以太坊一步步"吞噬"整个区块链生态,我既感到兴奋又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技术变革的老兵,我知道这就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
Tags:
相关文章
12年追寻一场梦:9.2亿美元比特币硬盘的传奇故事
挖掘这个故事简直比好莱坞剧本还要戏剧化。英国纽波特的James Howells可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随手一扔"。谁能想到,一个被丢进垃圾场的旧硬盘,会在12年后价值9.2亿美元?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抑郁好几年。从技术宅到比特币矿工James出生在威尔士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母亲在微芯片工厂工作的经历让他从小就对电子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记得我第一次拆电脑时手抖得像筛糠,而他13岁就能组装整机了——这... ...
【挖掘】
阅读更多日本在数字世界的弯道超车:从加密寒冬到Web3领跑者
挖掘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亚洲经济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日本在数字资产领域的转型之路令人惊叹。还记得2021年岸田文雄首相刚上任时,他提出的"新资本主义"构想在当时看来多少有点理想化。但现在回头看,日本确实在Web3领域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从谷底重生的日本加密市场提到日本的加密货币历史,总让我想起那些惊心动魄的黑客事件。2014年的Mt.Gox事件和2017年的Coincheck事件简直就是日本加密市场... ...
【挖掘】
阅读更多比特币行情观察:蓄力中的猛兽或将冲破40000美元天花板
挖掘各位币圈战友们,我是路遥。昨天在内部交流群里我就明确提示了BTC和ETH的多单机会,虽然盘中经历了一波惊心动魄的"插针"行情,但最终多头还是展现了惊人的韧性。现在比特币稳定在34000美元左右,这种反复拉锯的走势,让我想起了2017年牛市前的洗盘阶段。关键点位解读:34K关口成多空分水岭眼下市场正在34,000美元这个重要心理关口展开激烈争夺。从技术面来看,35,000美元确实是个强阻力位,但只要... ...
【挖掘】
阅读更多